皮革中的异味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
【加工过程】
化学物质:皮革在加工过程中会接触到氨基酸、防腐剂、柔软剂等化学物质,这些物质可能释放出异味。
油脂酸败:皮革中的不饱和油脂在湿热、光照、氧化等条件下会分解成甘油和游离脂肪酸,进一步水解、氧化生成过氧化物和氢过氧化物,这些中间产物能继续分解产生醛、酮、酸等小分子化合物,这些物质大多具有刺激性气味,混合在一起形成“哈喇味”。
环境因素:
潮湿环境:皮革长期存放在潮湿、通风不畅的环境中,劣质合成材料可能因氧化而散发出刺鼻气味。同时,皮革作为一种多孔材料,容易吸附周围环境中的异味。
霉菌生长:在适宜的温度(2535℃)、湿度(相对湿度高于75%)和pH值(一般在1.511之间,最适pH值为6.0左右)条件下,霉菌会在皮革上生长,产生霉味。这些挥发性物质主要是放线菌和藻类的次生代谢产物。
原材料:
动物皮毛:天然皮革来源于动物的皮肤,如牛皮、羊皮等。在动物生长过程中,皮肤会分泌油脂和汗液,这些物质在皮革加工初期可能会残留在皮料中,导致皮革产生异味。例如,羊皮和羊毛上会沾染羊膻味。
鞣剂残留:鞣制是皮革加工的关键步骤,用于提高皮革的耐用性和柔韧性。在鞣制过程中会使用大量的鞣剂,如铬鞣剂、植鞣剂等。如果鞣制后清洗不充分,鞣剂的残留会导致皮革产生异味。例如,铬鞣革如果铬鞣剂未完全洗净,皮革就会带有一种金属腥味。
染色剂和涂料:为了使皮革具有各种颜色和外观效果,需要使用染色剂和涂料。这些化学物质本身可能带有气味。而且,在染色和涂饰后,如果干燥不及时或者不充分,涂层内部的有机溶剂不能完全挥发,也会使皮革带有异味。
助剂:在皮革加工过程中会添加多种助剂,如防腐剂、柔软剂等。这些助剂的成分复杂,部分助剂可能会散发特殊气味。例如,有些防霉剂可能会有类似消毒水的气味。
异味类型
皮革中的异味物质按异味来源一般分为三类:
氨硫类:如氨气、无机铵盐类、硫化氢、硫醇等硫化物类。
小分子醛、酮、有机酸类:如甲酸、乙酸、甲醛、己醛等。
胺酯类以及杂环类化合物:如三甲胺、十六酸甲酯、苯并噻唑等。
去除方法
湿抹布擦拭:使用湿的抹布每天擦拭皮革表面数次,能够有效稀释皮革中的异味物质。
醋擦拭:醋可以稳定异味物质,每天用醋擦拭皮革,异味会明显减少。
除味剂:选用专为皮革设计的除味剂,只需轻轻一喷,异味即可消失。同时,除味剂还能还原皮革最纯粹的质感与气息。
生姜水擦拭:将生姜泡入白开水中,等待三五分钟制作生姜水。用抹布稍微沾一些生姜水,擦拭皮革表面,然后在通风处放置几天,异味自然消散。
综上所述,皮革中的异味来源复杂多样,但通过合理的去除方法可以有效减轻或消除这些异味。